關於凱文設計

大家好,我是凱文,很高興能夠在這與大家分享設計和各類知識,我會開始打造「凱文設計」這個品牌是因為在自學的過程中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內容或是問題應該被整理和分享出去,所以開始了我的個人創作之路,也慢慢的走到今天,到現在我的目標是希望能幫助更多人在設計自學、網路資源吸收上可以更輕鬆,讓這些能力變成未來人人都具備的基礎能力。

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到底什麼是好設計?從小米LOGO來看一個設計背後到底需要經歷什麼

前陣子小米公佈了新的品牌視覺設計,由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操刀設計,歷時3年,但一公佈後卻引來許多網友一陣議論,覺得「這種設計也要花3年?」、「這個我一分鐘就畫完了」、「覺得沒什麼更動啊,感覺設計沒有用心做」、「大師說的比做得厲害」類似這樣的說法在LOGO發佈後處處能見。
小米新舊版LOGO對比圖片
圖片取自小米官方分享

前陣子小米公佈了新的品牌視覺設計,由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操刀設計,歷時3年,但一公佈後卻引來許多網友一陣議論,覺得「這種設計也要花3年?」、「這個我一分鐘就畫完了」、「覺得沒什麼更動啊,感覺設計沒有用心做」、「大師說的比做得厲害」類似這樣的說法在LOGO發佈後處處能見。

看完後,對於非設計的朋友有這樣的看法我是蠻能理解的,因為術業有專攻,各行各業的背後總有許多不為人知且辛苦的地方,這些地方一般人不知道也是情有可原。

但看到有些應該也是接觸或從事設計的朋友說出類似的話,就讓人有點寒心了,其實設計這個產業本身就被大家覺得是個勞累、不受尊重、低薪的環境了,竟然還能說出這類話語。

今天設計師應該要趁這個機會讓更多人知道為何這樣的看似簡單改動的設計其實並不簡單,讓更多非設計背景的朋友可以了解設計的價值。

接下來想要來分享一些關於品牌設計的背後思考

1.一個品牌的更新LOGO只是一部份,不是全部

這次小米LOGO的更新,大部分人都只注意到LOGO圖案的不同,但是一個品牌在做視覺的調整時還要考慮許多層面,LOGO替換,那過去所有你看過出現LOGO的地方都要調整,像是包裝設計、店面設計、招牌、官網、各種印刷品(名片、文宣)等等,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2.LOGO從方變圓,有什麼難的?

不難,但變成讓人覺得看起來好看、舒服、協調的圓就很難了,這次小米LOGO的調整,從過去科技感俐落的方形轉變成更柔和的形狀背後是有過思考的,原研哉覺得「科技越是進化,就越接近生命的型態。」,這也是這次品牌視覺重塑的核心設計理念。

3.大家總覺得更新設計,變動要越大才顯得越用心

業主總是希望設計的更動能夠「看得見」,字體大一點、特效多一點、變化大一點等等,但是設計除了「看得見」的部分,也有很多「看不見」的部分要考慮。

像是未來這個LOGO可能的應用情境設計師要考慮,LOGO想要傳達給人的「感受」設計師要考慮,品牌未來想要塑造的形象設計要考慮,LOGO總是會搭配不同的情境出現在人們眼前,不同的組合就會產生不同的感覺,而設計師就是要考慮品牌未來會呈現的方式和出現的情境,讓品牌可以在所有地方都給消費著更一致的感受。

這些傳達出來的感受,也是品牌要給消費者的印象,為何有些品牌會讓你覺得精緻、覺得效率、覺得活力、覺得年輕呢?那是因為他們再思考設計時不是單純從LOGO圖案下去思考,而是從整個品牌下去思考。

=================

從我開始整理每週設計摘要後,發現在這一、二年有很多品牌都進行了品牌重塑,大部分品牌的LOGO也像小米一樣只有微調或是變得簡潔,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也看到很多網友覺得舊LOGO好看、新LOGO變得沒感覺了等等。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沒有在適合的情境看到LOGO,LOGO的調整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因應未來設計的應用情境,像是過去很多品牌LOGO過於複雜的就不利在手機呈現,也有LOGO因為人像設計被指涉有種族歧視而做調整的。

有時設計的變動是被環境、人文、市場、流行、歷史等等脈絡影響的,你的喜歡可能只是念舊,他的看似不合時宜也許是未來趨勢,當然我的判斷其實有自己的立場,也許只有時間才能幫我們證明這些設計到底好不好了。

其他熱門文章推薦:

行銷工作教會我怎麼做設計,我從第一份工作所學到的設計思維

適合設計師賺錢的10種方式,打造屬於自己的多元收入來源

設計資源分享:配色篇-5個超好用的配色工具

======

看更多最新消息和設計教學,請追蹤我的IG/FB/YT社群

分享你的喜愛
kevin
kevin

致力於分享各類設計教學和生產力工具,期許透過分享各種實用的內容可以協助大家在工作上能更有效率。

文章: 47